根据河南省科协等16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举办2022年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河南科技学院制订了开展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并按照方案有序组织开展活动,取得良好科普宣传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主题是“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总体目标是扩大科普队伍,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认识生物多样性,宣传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二、实施过程和成效
(一)漫游菌物世界,认识多彩生命
9月16日标本馆组织发酵工程专业50多名学生,在标本馆一楼大厅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幕式,并请标本馆馆长王振河教授为大家做了“南太行的野生菌物资源及开发利用”专题科普讲座。
开幕式上,王馆长为同学们介绍了2022年全国科普日的活动主题、意义,以及我校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实施方案,勉励大家刻苦学习,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做时代新人。
在二楼大厅,王馆长结合多年调查、采集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南太行的野生菌物资源,并提出了如何对野生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开发利用的见解。从太行山讲到南太行,从生物资源讲到菌物资源,从可食、可药的菌物讲到有毒蘑菇,课件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漫游于菌物世界,体验了生物多样性之美。
最后,王馆长带领同学们重点参观了我馆菌物展厅。

图1 开幕式

图2 科普活动讲座
(二)生物多样性考察,爱鸟护鸟宣传活动
9月19日,标本馆组织实验管理中心部分教师走进南太行,探寻生物多样性之美,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和爱鸟护鸟科普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在辉县市上八里镇枣树沟村进行。枣树沟位于南太行山腹地,群山环抱,森林茂密,蕴藏着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本次活动共采集昆虫标本8目、14科,15属,126种;大型真菌标本5目、16科,29属,51种。张贴爱鸟护鸟宣传画10张,发放科普宣传材料100多份,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生态条件、生物资源,宣传了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提升了群众环保意识、动物保护意识。

图3 生物多样性考察

图4 爱鸟护鸟宣传
(三)标本馆喜迎新同学,老馆长线上做直播
由于受疫情影响,2022级新生不能如期来校报到,学校决定实行网上报到,通过网络直播开展入学教育。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学校情况,为了让更多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结合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学校安排时间标本馆负责网上直播,带领7000多名新生及部分学生家长虚拟参观标本馆。
9月16日,标本馆为直播做了充分准备,彻底打扫了场馆卫生,在门口布置了动物保护宣传展板,设置了“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全国科普日主题背景墙,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热烈欢迎2022级新同学、河南科技学院标本馆欢迎您”等标语,整个场馆洋溢着迎新、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热烈气氛。
负责直播的同学早早来到标本馆进行试播,下午三点整,在校学生处副处长郭超杰介绍了今天讲解员标本馆馆长王振河教授的简历后,直播如约开始。王馆长从标本馆建造历史、定位以及在教学、科研、科普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到标本馆的整体布局、展品种类,为同学们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昆虫厅、动物厅、植物厅、花卉厅、菌物厅、化石厅、岩石土壤厅、陶瓷厅和科技成果厅,让同学们通过网络对我校标本馆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了解了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以及我校在农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的会辉煌成就,勉励大家入校后要以学校为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图5 直播会场

图6 直播会场
(四)开展科普宣传,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根据我校全国科普日活动安排,结合资环学院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和生科、资环学生教学实习,9月20~21日,我校资环学院全体教工党员、生科院和资环学院部分实习学生300多人来到标本馆参观,认识生物多样性,学习我校张中印教授在养蜂研究和推广,学习黄光正、杨永光、王清连、茹振钢、欧行奇、陈士林等专家教授在农作物育种和作物栽培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从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学科发展。
标本馆志愿者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为他们做了精彩的讲解。参观过程中,资环学院师生兴趣盎然,饶有兴致地细致观察各种标本,讨论我校在农业科研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受启发。表示要刻苦学习,努力创新,争取做出更大成绩为学校发展添彩,为中原粮食核心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图7 合影留念

图8 合影留念
(五)专业技术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9月17~18日,结合全国科普日活动,我校标本馆馆长王振河教授带领我校食药用菌研究团队深入舞阳县,积极开展食用菌新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会上,王振河、李波教授,张朝辉、张广、王新法博士结合多年生产经验,分别从毛木耳栽培、香菇加工、香菇栽培、香菇病虫害防治、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培训,理论实践并重,对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舞阳县主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县领导赵华锋、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赵广垒站长、科技信息中心王永良主任等一起参加了培训活动,对科技学院的专家教授为舞阳菇农开展技术培训表示感谢,感谢老师们为菇农传经送宝,并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提高群众科学种菇意识,提升科学种菇水平,通过实现香菇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会后,王振河教授还深入菇棚对香菇管理进行了现场指导。

图9 技术培训

图10 合影留念
三、创新亮点
(一)校内校外相结合
本次活动,科普宣传阵地不但包含标本馆展厅,还走进了南太行,深入香菇生产基地;不但服务了师生,还服务了广大菇农;既进行了专题讲座,又进行了科技培训。扩大了宣传阵地,拓宽了科普宣传渠道,提升了宣传效果。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
开幕式、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生物多样性考察线下进行,受疫情影响2022级新生参观标本馆由线上直播完成,一次性受众超过7000人,科普传播效率突飞猛进。方式灵活多样,效果当然不凡。
四、经验及思考
经过几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想搞好活动,必须提升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发动群众,动员更多力量来参与科普活动,吸引更多人员成为志愿者,成为活动参与者,可以营造活动氛围,扩大活动影响。
另外,今年活动得到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经费支持,使得能够走出去,让活动更出彩,让效果更加突出。
(图片/刘瑞君 初审/刘瑞君 复审/王振河 终审/娄天军)